111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附錄一)-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本學期共有378人執行,4月份有324人通過學習助學金項目,每人核發5,000元,核發金額共計1,620,000元。
5月份有319人通過學習助學金項目,每人核發5,000元,核發金額共計1,595,000元。
6月份有294人通過學習助學金項目,每人核發5,000元,核發金額共計1,470,000元。
10月份有232人通過學習助學金項目,每人核發5,000元,核發金額共計1,160,000元。
11月份有192人通過學習助學金項目,每人核發5,000元,核發金額共計960,000元。
成績進步獎勵金共有65位申請,補助金額共209,000元。
CPAS職業適性診斷測驗獎勵金共有23位申請,補助金額共有23,000元。
參與證照考試或語言檢定報名費用補助共有73位申請,補助金額共有72,300元。
參與學海拔尖補助(海外交換或海外實習)共有8位申請,補助金額共有80,000元。
-
- 與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鳳山就業服務站合作,爭取40位CPAS職業適性診斷測驗免費名額予經濟不利學生測驗,並邀請就業站講師於11月23日為這40名學生進行解析說明,幫助經濟不利學生瞭解自己「適性工作」的傾向、「領導潛能」的強弱,以及「職場性格」的特質,進而掌握自己的優勢,並且確立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 經費已全數執行完畢,本年度實際完成學習課程並獲得補助者共計419人,每位參與學生每月平均學習時數至少11小時以上。(107-111年度補助人數為132人、189人、387、390人、419人,補助人數逐年上升。)
- 經濟不利學生獲得輔導或協助人數占所有經濟不利學生人數比率:(計畫獲補助人數/符合補助對象)%=【計畫獲補助人數/學雜費減免人數(不含軍公教子女)+弱勢助學金通過人數】%=【419/1,216】%=34.46%,本校107至111年度經濟不利學生獲輔導或協助比率分別為9.30%、15.32%、28.86%、31.6%、34.46%,而111年度透過各項輔導機制之強化,五年來,補助比率逐年上升,且共提升了25.16%(9.30%至34.46%)。
- 經濟不利學生參與該計畫之就學穩定度為98.1%。
- 419人中共有204人成績進步,其中107人成績進步達3分以上。(107-111年度成績進步者為66人、94人、110人、219人、204人,進步人數107-110年逐年上升,111年進步人數持續保持在200人以上)
111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工期有備
- 110學年度第2學期實務先備課程「跨領域職場實務」共計98人選修,預計通過人數為95人,通過率97%。
- 110學年度第1學期「跨領域職場實務」課程之學術研究已經完成,研究題目:「「跨領域職場實務」培訓課程對校內工讀職能影響之探究-以文藻外語大學為例」,已於111年3月28日投稿中華學生事務學會「學生事務與輔導」季刊,並於6月7日第三次審稿修正,目前審查中。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 經過「跨領域職場實務」課程後,受試學生工作職能(包括倫理思辨【職場禮儀行為表現、職場倫理價值觀選擇、職場倫理行為表現】、問題分析【助理職責認知、數據分析判讀、電腦資訊與文書】、表達溝通【溝通技巧、溝通態度、衝突解決】)有顯著進步,惟投入職場實作一學期後,職能自評分數持續上升,但不顯著。
- 本研究將擔任校內工作分為三類:行政助理(25位)、教學助理(54位)、兼具兩項工作者(27位)。因不同工作的性質,學生在完成培訓課程、校內職場實作後,在溝通技巧方面對這三組不同工作性質的學生在職能發展上有不同的成效(教學助理在樂於溝通的態度大於行政助理的學生,擔任教學助理者比擔任行政助理者,更能解決溝通中的困境與衝突)
- 不同學制、不同工作經驗學生在完成培訓課程、校內職場實作後,工作職能發展沒有顯著差異。
- 重要結論與建議:
- 有必要規劃校內工讀生之培育機制,以提升職能發展。若僅提供學生工作機會,缺乏完整培育過程,僅能滿足其經濟需求,未能擴展其學習效益,使得工讀經驗淺薄化,對於職涯發展助益性低。若能規劃完善之工讀生培育機制,從課程面、實務面加以引導,能使工讀效益加乘,在倫理思辨、問題分析、表達溝通等職能向度上提升。
- 有必要規劃校內職場之職務設計,以銜接實習與就業。本研究發現職能三向度中的表達溝通向度,因不同工作性質而有差異,因此若要提升表達溝通能力,需設計職務內容使能接觸多樣人群、操練各式人際情境,進而引導工讀生反思、練習應對方式等,以強化職能發展。若能將職務內容依據文藻3L教育精神(life, language, leadership)涵涉之職能加以設計,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 發揮校園職場貼近學生學習及生活經驗之特性,透過課程、校內工讀實作,使學生各項職能可透過了學習、實作,並轉化成正確的工作習慣與態度,對於職能提升具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校內教職員在工作場域對學生的教導是學生職能發展的關鍵,校內職場提供學生之教育及輔導功能,皆有助於學生職能之養成。本研究發現投入職場實作後,工作職能分數上升不大,建議學校用人單位可透過輪替不同性質工作等,提供充分實驗、練習、操演、反思、再學習等機會,以刺激學生各項職能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