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在學術研究的部分,針對上學期修習跨領域職場實務課程之學生,在上課前讓學生針對倫理思辨、問題分析、 表達溝通三個職能向度進行前測,上課後進行後測、然後學生在校園職場工作一學期後進行後測,透過這三次檢測, 了解學生在這三個向度之職能發展狀況。
|
研究 分析 |
• 經過跨領域職場實務課程,學生在倫理思辨、問題分析、表達溝通等三個向度之工作職能有顯著進步,但學生投入 校內工讀職場後,職能雖仍保持上升,但不顯著。
• 擔任教學助理(TA)的學生或是同時擔任TA或行政助理,在表達溝通這個向度發展明顯高於行政助理。
• 不同學制或有無工讀經驗,在這三個向度的職能發展並無差異。
|
結論 |
• 有必要規劃校內工讀生之培育機制,已提升職能發展: 過去師長著重在提供工讀機會給學生,以滿足學生經濟需求, 卻未能擴展工讀學習效益。如能從課程面、實務操作面強化學生學習,有助學生職能發展。 • 有地要規劃校內職場之職務設計,已銜接實習與就業。例如研究中發現TA與行政助理在表達溝通向度之職能發展有
差異,如果各用人單位善用職務設計,引導學生接觸多樣人群、操練各類人際情繫,有助於學生職能發展,尤其
可融入3L教育精神設計,可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
建議 |
• 本研究發現,校園職場貼近學生學習及生活經驗,因此,授課內容與工讀實作,對於學生職能發展具事半功倍之效過, 而校內教職員能透過職場給予工讀學生教育及輔導更有加成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重視校內工讀職場教育場域的經營。
• 從研究發現,職場實務課程對工讀職能發展有顯著影響,因此,在課程設計可依據各單位差異及需求,針對 不同職能向度提供多元課程。
• 學生須正視校內職場,從應徵履歷、面試、工作品質與績效都應自我要求,方能累積求職經驗、促進職能發展。
|
其他 |
• 提供學生適應多元職場生態之機會。
• 過去是人等事,現在是事等人,人力閒置時間大幅縮短,學生到班裡及工作,工作效率亦提高。
• 透過聯合聘任,發掘人才,強化單位人力資源。
|